天天速訊:邁上青藏科考新征程

2022-11-01 21:56:26
中國科學報 發(fā)布時間:2022/11/1 16:31:58
選擇字號:
邁上青藏科考新征程

 

1960年5月25日,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多年來,中國人對珠峰的攀登和探索從未止步。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可貴的是精神。”利用臨時黨組織開展實地黨建活動,促進綜合科考活動實現(xiàn)重大突破進展,是珠峰科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此次巔峰使命-珠峰科考任務實施開始,科考隊在第二次青藏科考領導小組辦公室、科考隊隊長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黨委的指導下,專門組織成立了珠峰科考臨時黨支部,來自20多家參與單位的40多名黨員同志光榮地加入臨時黨組織。

2022年4月至5月開展的珠峰科考任務已經(jīng)圓滿完成。整個珠峰科考期間,臨時黨支部堅持“內(nèi)場外場結合”“高原平原結合”“黨建科研結合”的工作三原則,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多次深入開展了黨組織活動。攀登了7028米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趙華標深夜在大本營準備登頂任務時,旁聽了支部一線黨員的交流發(fā)言。深受鼓舞的他萌發(fā)了加入黨組織的強烈愿望,并在現(xiàn)場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火線入黨。270多名科考隊員沒有一人因為高原反應而放下手頭的科考任務,更沒有一人因為高原反應而離開5200米的珠峰科考大本營。

在采訪過程中,《中國科學報》記者對科考隊持續(xù)取得重要成果有了新的感悟。

一是守初心。回顧歷次珠峰科考,一代代青藏科考人正是傳承著這種謙卑、執(zhí)著、探索和篤實好學的精神,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踏冰臥雪,毅然決然堅持扎根科考一線,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活力,體現(xiàn)了續(xù)寫新時代青藏科考精神,實現(xiàn)科學研究突破,展現(xiàn)服務國家戰(zhàn)略、服務人民需求的情懷。

二是探巔峰。5月4日,地球上最高的自動氣象觀測站——巔峰站在海拔8830米建起來了!在這個“巔峰時刻”,很多隊員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但緊接著,大家的心情又被帶到谷底:數(shù)據(jù)自動傳輸出了問題!科考隊員們沒有被嚇倒,在5200米大本營連續(xù)長夜討論,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解決預案。5月15日,科考隊員們又一次登頂,當最后一個解決預案完成后,巔峰站采集的所有數(shù)據(jù)終于從地球之巔自動傳輸?shù)搅舜蟊緺I。

三是擔重任。在這次巔峰科考中,40歲左右的青年科學家挑起大梁,他們或是堅持每天晚上9點到第二天中午12點的日常觀測,或是進行從拉薩到珠峰的大空間觀測以及不同海拔的大氣氧化和人體適應觀測。特別是負責冰雪觀測和采樣的科考隊員,每一天都在體力達到極限的狀態(tài)下采集冰雪樣品,而且一干就是一個月?;氐嚼_時,由于長時間的高海拔紫外輻射,大家的臉部全都被曬傷。盡管如此,大家沒有任何怨言,多名年輕科考隊員在珠峰火線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四是譜華章。珠穆朗瑪峰是中國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中科院院士樸世龍談到,這次“巔峰使命”科考工作與我們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是國家科技強國戰(zhàn)略的成果和實例。第一次青藏科考時,老一輩科學家用的是羅盤、筆記本,連照相機都很少,考察結果更多是描述性的、定性的。這次考察則采用了最先進的監(jiān)測設備,獲取了很多填補空白的珍貴數(shù)據(jù)資料,是“青藏精神”和“高科技手段”的完美結合,奠定了中國科學家在第三極地區(qū)研究的國際一流地位。

守初心、探巔峰、擔重任、譜華章,為新時期青藏科考注入了新的內(nèi)涵,“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實現(xiàn)了從“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模式的轉變,使服務青藏高原生態(tài)文明高地建設和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邁上新的征程。

無人機拍攝的珠峰正面照.jpg

無人機拍攝的珠峰正面照(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

 
版權聲明: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wǎng)、科學新聞雜志”的所有作品,網(wǎng)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注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nèi)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lián)系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
 
 打印  發(fā)E-mail給: 
    
 


(資料圖)

1960年5月25日,中國人首次登頂珠峰。60多年來,中國人對珠峰的攀登和探索從未止步。

“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氣,最可貴的是精神。”利用臨時黨組織開展實地黨建活動,促進綜合科考活動實現(xiàn)重大突破進展,是珠峰科考的優(yōu)良傳統(tǒng)。此次巔峰使命-珠峰科考任務實施開始,科考隊在第二次青藏科考領導小組辦公室、科考隊隊長和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黨委的指導下,專門組織成立了珠峰科考臨時黨支部,來自20多家參與單位的40多名黨員同志光榮地加入臨時黨組織。

2022年4月至5月開展的珠峰科考任務已經(jīng)圓滿完成。整個珠峰科考期間,臨時黨支部堅持“內(nèi)場外場結合”“高原平原結合”“黨建科研結合”的工作三原則,在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營多次深入開展了黨組織活動。攀登了7028米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員趙華標深夜在大本營準備登頂任務時,旁聽了支部一線黨員的交流發(fā)言。深受鼓舞的他萌發(fā)了加入黨組織的強烈愿望,并在現(xiàn)場遞交了入黨申請書,火線入黨。270多名科考隊員沒有一人因為高原反應而放下手頭的科考任務,更沒有一人因為高原反應而離開5200米的珠峰科考大本營。

在采訪過程中,《中國科學報》記者對科考隊持續(xù)取得重要成果有了新的感悟。

一是守初心?;仡櫄v次珠峰科考,一代代青藏科考人正是傳承著這種謙卑、執(zhí)著、探索和篤實好學的精神,在惡劣的自然環(huán)境下踏冰臥雪,毅然決然堅持扎根科考一線,為老西藏精神注入新的活力,體現(xiàn)了續(xù)寫新時代青藏科考精神,實現(xiàn)科學研究突破,展現(xiàn)服務國家戰(zhàn)略、服務人民需求的情懷。

二是探巔峰。5月4日,地球上最高的自動氣象觀測站——巔峰站在海拔8830米建起來了!在這個“巔峰時刻”,很多隊員流下了激動的淚水。但緊接著,大家的心情又被帶到谷底:數(shù)據(jù)自動傳輸出了問題!科考隊員們沒有被嚇倒,在5200米大本營連續(xù)長夜討論,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解決預案。5月15日,科考隊員們又一次登頂,當最后一個解決預案完成后,巔峰站采集的所有數(shù)據(jù)終于從地球之巔自動傳輸?shù)搅舜蟊緺I。

三是擔重任。在這次巔峰科考中,40歲左右的青年科學家挑起大梁,他們或是堅持每天晚上9點到第二天中午12點的日常觀測,或是進行從拉薩到珠峰的大空間觀測以及不同海拔的大氣氧化和人體適應觀測。特別是負責冰雪觀測和采樣的科考隊員,每一天都在體力達到極限的狀態(tài)下采集冰雪樣品,而且一干就是一個月?;氐嚼_時,由于長時間的高海拔紫外輻射,大家的臉部全都被曬傷。盡管如此,大家沒有任何怨言,多名年輕科考隊員在珠峰火線提交了入黨申請書。

四是譜華章。珠穆朗瑪峰是中國最高峰,也是世界最高峰。中科院院士樸世龍談到,這次“巔峰使命”科考工作與我們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和科學技術的進步密不可分,是國家科技強國戰(zhàn)略的成果和實例。第一次青藏科考時,老一輩科學家用的是羅盤、筆記本,連照相機都很少,考察結果更多是描述性的、定性的。這次考察則采用了最先進的監(jiān)測設備,獲取了很多填補空白的珍貴數(shù)據(jù)資料,是“青藏精神”和“高科技手段”的完美結合,奠定了中國科學家在第三極地區(qū)研究的國際一流地位。

守初心、探巔峰、擔重任、譜華章,為新時期青藏科考注入了新的內(nèi)涵,“巔峰使命”珠峰科考實現(xiàn)了從“登山科考”到“科考登山”模式的轉變,使服務青藏高原生態(tài)文明高地建設和全球生態(tài)環(huán)境保護邁上新的征程。

無人機拍攝的珠峰正面照(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供圖)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