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達加斯加島位于東非海岸400多公里外,是最后一批被人類殖民的大片陸地之一。雖然,人們?nèi)匀徽J為馬達加斯加島的生物多樣性非常獨特,但這里很久以前就失去了所有的大型脊椎動物,包括巨型狐猴、象鳥、巨龜和河馬。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一項人類基因研究報告稱,這些大型脊椎動物的消失與大約1000年前馬達加斯加島首次大規(guī)模的人類擴張有關。相關研究近日發(fā)表于《當代生物學》。
“這種人口擴張與島上的文化和生態(tài)變遷同時發(fā)生。”位于法國圖盧茲的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CNRS)研究員Denis Pierron說,“馬達加斯加島出現(xiàn)了城市,大約在同一時期,所有體重超過10公斤的脊椎動物都消失了。”
Pierron解釋說,馬達加斯加島上的人類起源一直是個謎。盡管這里靠近東非,但仍有2500萬人說一種亞洲語言。其他說類似語言的族群生活在4000多英里以外。馬達加斯加島居民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兩個小群體:一個來自非洲的班圖語族群,另一個來自亞洲的南島語族群。但是,除此之外,馬達加斯加島的人類歷史仍然不清楚。
為了追溯歷史,了解更多馬達加斯加人的起源,一個多學科聯(lián)盟在2007年啟動了一個名為“馬達加斯加遺傳和民族語言”(MAGE)的項目。在10年里,馬達加斯加本地和國際研究人員走訪了該島250多個村莊,對人類文化和基因多樣性進行取樣。
在這項新研究中,Pierron和同事仔細觀察了人類基因證據(jù)。更具體地說,他們仔細研究了人類染色體的不同片段是如何與當?shù)刈嫦刃畔⒁约坝嬎銠C模擬的遺傳數(shù)據(jù)共享的。綜上所述,他們推斷出馬達加斯加人的亞洲祖先在島上隔絕了1000多年,并且有效的人口規(guī)模只有幾百人。
大約1000年前,一小群說班圖語的非洲人來到馬達加斯加島,結束了亞洲祖先的與世隔絕。此后,人口持續(xù)快速增長。他們認為,不斷增長的人口導致馬達加斯加地貌發(fā)生了廣泛的變化,所有曾經(jīng)生活在那里的大型脊椎動物都消失了。
這些發(fā)現(xiàn)具有重要的意義,現(xiàn)在可以應用于對其他人類群體的研究。例如,它表明,通過使用遺傳數(shù)據(jù)和計算機模擬可能測試不同情景,即使在兩個或兩個以上群體混合很久之后,也有可能解開古代人口歷史。這些發(fā)現(xiàn)也為過去人口變化如何導致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變化提供了新見解。
Pierron說:“我們的研究支持這樣一個理論,即不是人類的到來直接導致了島上巨型動物的消失,而是生活方式的改變導致了馬達加斯加的人口膨脹和生物多樣性的減少。”
盡管這些工作讓人們對馬達加斯加島的歷史有了更好的了解,但仍存在許多有趣的問題。例如,Pierron問道:“如果亞洲祖先在與非洲人混合之前被隔絕了1000多年,那么這些人生活在哪里?已經(jīng)在馬達加斯加島還是在亞洲?為什么亞洲人在2000多年前就把自己隔絕起來了?大約1000年前,是什么觸發(fā)了我們觀察到的文化和人口轉型?”
相關論文信息:
https://doi.org/10.1016/j.cub.2022.09.060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