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的重要生產要素,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此,2022年3 月,我國啟動了“東數西算”工程。然而,經過一年建設,全國政協(xié)委員、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張云泉發(fā)現,“東數西算”工程出現了一些不甚合理的現象。
3月3日,張云泉告訴《中國科學報》,為確?!皷|數西算”工程和算力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他今年在全國兩會上帶來了一份關于合理規(guī)劃算力網建設的提案。
張云泉 受訪者供圖 ?
四種現象“有待商榷”
在這份提案中,張云泉細述了“東數西算”工程下的四類有待科學論證的現象。
一種是,出現了用中國算力網建設取代研發(fā)國產尖端超算系統(tǒng)的傾向。他說,由于近年來中國在超算領域持續(xù)遭遇著外部打壓,國產尖端超算研發(fā)困難重重。有部分專家提議“放棄研發(fā)世界領先尖端超算,轉而研發(fā)支持分布式計算模式中國算力網”,對此他表示“有待商榷”。
其二,出現了未經充分論證和原型裝置驗證,就上馬算力網工程的現象。張云泉認為,在算力網架構、調度、測量、交易、安全等關鍵技術路徑尚不清晰、應用場景尚不明確的情況下,有些地方和部委就規(guī)劃和部署了經費量巨大的算力網工程,這一現象“值得關注”。
其三,各地建設智算中心熱情高漲,出現了不顧實際需求,重復建設的現象。張云泉告訴記者,目前已有超過30多個城市建設了智算中心,還有更多城市正在規(guī)劃上馬新智算中心,甚至出現了一個城市同時建設多個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的現象。而由于需求不足,追求規(guī)模效應,運營過程不透明和缺乏監(jiān)管,出現了智算中心空轉甚至停機的現象,無法充分發(fā)揮設備生命周期內潛在效益,“造成了資源和資金浪費”。
最后,在智算中心建設中出現了過度強調全國產化的現象。張云泉說,有些智算中心的建設,不顧實際應用需求,放棄采用技術先進、生態(tài)成熟和價格合理的主流體系架構,轉而采用價格昂貴、技術生態(tài)尚不成熟的全國產解決方案。如此,可能會造成一些負面結果,如產業(yè)園或需投入更多時間和人力對國產技術進行消化吸收,這不僅會延緩智算中心建設對數字經濟的快速拉動效果,甚至還會造成項目爛尾,錯失發(fā)展良機的問題。
四項建議“針鋒相對”
為確保東數西算工程和算力經濟持續(xù)健康發(fā)展,張云泉有針對性地提出了四項建議。
他首先建議,國家要在“十五五”規(guī)劃中同時資助Z級(1000EFlops)超算和中國算力網的研究。他希望,通過科技部高性能專項資助的持續(xù)性投入,能夠徹底解決超算核心器件、系統(tǒng)與應用軟件卡脖子問題,以確保在超算領域繼續(xù)保持與國際先進水平并駕齊驅的態(tài)勢。其次,他提議要在現有大科學裝置基礎上,圍繞“東數西算”重大任務目標增加建設一類算力網工程技術裝置,突破并驗證算力基礎設施化關鍵技術,以進一步為未來國家算力網建設積累經驗。
為防止出現一擁而上和重復建設、造成資金和資源浪費,張云泉建議要成立“國家算網”管理機構和專家委員會,建設國家級算力調度和交易平臺。按照其設想,“國家算網” 負責規(guī)劃全國算力網建設,并根據各地算力基礎設施的算力供應能力、需求變化和運營效果,動態(tài)調整入選樞紐城市,以進一步優(yōu)化東數細算工程布局。
談及智算中心的國產化替代,張云泉表示應該緩圖,不可急為。他建議,要依據國產化核心器件成熟度和應用效果,設置合理的國產化核心器件采購比例,逐步實現在智能計算領域國產化替代。在具體做法上,他提出,當前階段既要采用國際上先進成熟的技術支撐數字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又要通過給國產設備一定采購比例,逐步扶持和拉動國產算力設備的發(fā)展。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中國科學報、科學網、科學新聞雜志”的所有作品,網站轉載,請在正文上方注明來源和作者,且不得對內容作實質性改動;微信公眾號、頭條號等新媒體平臺,轉載請聯系授權。郵箱:shouquan@stimes.cn。
<script src="/html/js/share.js" type="text/javascript"></scri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