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腫瘤康復促進工作者,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將做這些事

2023-03-25 23:04:03


【資料圖】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3月25日最新發(fā)布的統(tǒng)計數據顯示,目前中國每年新發(fā)癌癥病例約為406萬,每年癌癥死亡約241萬。中國總體癌癥五年生存率為40.5%左右,相較于10年前30.9%的生存率,增加近10個百分點。

而在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一份對2005年-2019年在該院確診為惡性腫瘤并接受住院治療的近30萬腫瘤患者長期密切隨訪后形成的生存報告數據顯示:5年總生存率明顯提升,達到71.3%,整體生存情況領跑全國,齊肩國際先進發(fā)達國家水平。

“對腫瘤患者而言,治療后的康復需求也在逐年提升。當前,腫瘤康復已經涉及社會學、心理學、運動、營養(yǎng)學及臨床各專科,提高腫瘤患者生存質量越來越得到全社會關注。然而,腫瘤患者系統(tǒng)性的康復促進和管理各地區(qū)發(fā)展極不平衡,需要多領域的專業(yè)人員來共同參與推動。”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黨委副書記顧文英表示。

3月24日,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和上海國際信托有限公司簽署的“腫瘤康復促進工作者賦能培訓”慈善公益項目正式啟動。同日,上海市抗癌協會康復管理專委會正式成立。

顧文英介紹,“腫瘤康復促進工作者賦能培訓”慈善公益項目,宗旨是提升基層腫瘤康復促進相關工作者在腫瘤診療、心理社會支持、運動營養(yǎng)等多學科領域基礎知識、基本技能,構建具有科學性、實務性的腫瘤康復服務示范體系,幫助腫瘤患者及其家屬就改善生活質量做出正確決定,提高生存質量。

腫瘤康復促進工作者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即由顧文英提出。她介紹:“這一概念是基于腫瘤患者康復的全人視角和全過程管理而提出的,腫瘤患者的康復不僅需要醫(yī)護人員的指導,還需要各級各類專業(yè)人員的幫助,包括基層醫(yī)護工作者、醫(yī)務社工、社區(qū)工作者、專業(yè)志愿者都與腫瘤患者的康復質量息息相關。”

在顧文英看來,在更廣泛的意義上來看,在真實世界里,關系到腫瘤患者全人、全生命周期康復促進工作的人,都是腫瘤康復促進工作者。“患者自身和家屬對于疾病的治療與康復尤其關鍵,是‘健康第一責任人’,所以在這一項目中,我們還將探索開展患者參與工作。”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yī)院方面還介紹,通過此次公益慈善項目,醫(yī)院面向基層為腫瘤康復促進工作者構建全新的培訓體系,學科知識包括不局限于腫瘤預防、篩查、診斷、治療、康復的基礎知識,還包括心理社會支持基本技能和運動營養(yǎng)、康復保健基本方法等。同時,還將形成腫瘤患者康復現狀的調研報告,構建示范性社區(qū)健康管理中心,形成示范性腫瘤康復促進品牌項目,以更好的服務于上海腫瘤患者高質量康復醫(yī)療體系的建設。

復旦大學護理學院院長、上海市抗癌協會康復管理專委會主任委員胡雁同時介紹,上海市抗癌協會康復管理專委會成立后,未來三年將補齊腫瘤全程管理中的“康復管理短板”, 培育腫瘤康復管理專業(yè)人才,打造以患者為中心、切實可行的腫瘤康復管理模式。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