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中最難醫(yī)治的就是乙肝,目前醫(yī)學界還無法徹底治愈乙肝,臨床主要的乙肝治療措施為抗病毒治療。根據治療目標不同,分為長期抑制病毒和追求臨床治愈(病毒的基因還在病人細胞里,只是通過免疫治療,消除血液中的病毒)兩種。從目前整體情況來看,通過口服藥,長期抑制病毒的患者更多。
2023年7月28日是第13個“世界肝炎日”,今年中國的宣傳主題為“堅持早預防,加強檢測發(fā)現,規(guī)范抗病毒治療”。肝炎到底有幾種?肝炎會傳染嗎?能治愈嗎?
對于這些疑惑,澎湃科技采訪了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醫(yī)師杜凌遙,他表示,肝炎有很多種,可分為傳染性肝炎、非傳染性肝炎,以及藥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其中,最常見也最難治愈的,就是類屬傳染性肝炎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乙肝”,可通過輸血、性接觸、母嬰三種途徑傳播。杜凌遙表示:“很多人擔心跟肝炎患者共同進餐會得肝炎,的確,慢性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和慢性戊型病毒性肝炎(戊肝)會通過糞-口途徑傳播,所以建議有肝病家族史的人定期檢查肝功能,不過這兩種肝炎的治愈率也比乙肝要高。”
(資料圖片)
杜凌遙說,由于乙肝疫苗的預防率較高,“在沒有感染的狀態(tài)下,成功接種乙肝疫苗能夠獲得約95%的保護效果”,所以新發(fā)乙肝病例較少,但目前,我國依然是乙肝大國,因為既往診斷還有篩查率較低,且 1992年以前,中國還未推廣接種乙肝疫苗,所以既往肝炎患者較多,存量較大,有很大一批通過母嬰傳播感染乙肝的患者。
在治療方面,因乙肝病毒特殊的存在形式,目前還未能徹底治愈乙肝,只能達到控制病毒,或臨床治愈(病毒的基因還在病人細胞里,只是通過免疫治療,消除血液中的病毒)的效果。杜凌遙說:“不管是控制病毒,還是臨床治愈,都有其局限性,若只想控制病毒,可采取口服核苷類似物的方式,但缺點在于需長期、甚至終身服藥,還會產生耐藥性;若想臨床治愈,首先治愈率較低,其次注射藥物價格較貴。因此,徹底治愈乙肝,一直是醫(yī)學界努力的方向。”
至于肝炎和肝癌的關系,杜凌遙稱,肝炎并不一定會發(fā)展成肝癌,但肝炎是造成肝癌的風險因素之一,不同肝炎誘發(fā)肝癌的機制也不一樣,此外,還有肝炎病毒影響原癌基因(存在于生物正常細胞基因組中的癌基因)等更復雜的原因,也會造成肝癌。
【對話】
肝炎傳染途徑有哪些?
澎湃科技:肝炎分幾類,最常見的肝炎是哪種,臨床表現有什么?
杜凌遙(四川大學華西醫(yī)院感染性疾病中心副主任醫(yī)師):肝炎有很多種,有傳染性的肝炎——病毒性肝炎,還有一些沒有傳染性的肝炎,比如脂肪性肝炎,分為酒精性脂肪肝和非酒精性脂肪肝,還有藥物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沒有傳染性的肝炎要么是基因的問題,要么就和自身生活習慣有關,比如經常喝酒、吃傷肝的藥物等。
病毒性肝炎也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嗜肝病毒(肝炎病毒)引起的肝炎,我們經常說的甲乙丙丁戊型肝炎就是嗜肝病毒引起的肝炎;一類是非嗜肝病毒引起的肝炎,臨床上較常見的是巨細胞病毒(CMV)或者是EB病毒(人類皰疹病毒4型)引起的肝炎。但不管哪種肝炎,它的臨床表現都是統(tǒng)一的,比如轉氨酶升高(谷丙轉氨酶,在肝臟有損傷的時候最先出現異常)、肝臟穿刺活檢后發(fā)現肝臟有炎癥等??傮w來看,無論什么原因引起的肝炎,表現癥狀大都是乏力、厭油、納差(吃不下東西),有些人還會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
在中國,最常見的就是乙肝,目前乙肝的新發(fā)病率已經較低,既往肝炎患者較多,存量較大。主要原因在于既往診斷還有篩查率比較低。并且 1992年以前,我國沒有推廣接種乙肝疫苗,對乙肝的阻斷成功率也非常低,因此有很大一批通過母嬰傳播感染上乙肝的患者。
當然現在的乙肝疫苗預防成功率已經非常高了,在沒有感染的狀態(tài)下,成功接種乙肝疫苗能夠獲得約95%的保護效果。
澎湃科技:不同肝炎的傳播途徑有哪些?
杜凌遙:乙肝、丙肝和丁肝通過輸血、性接觸、母嬰這三個主要途徑傳播;甲肝、戊肝主要通過消化道,也就是糞-口途徑傳播。如果有肝炎家族病史,建議去醫(yī)院檢查一下。
澎湃科技:肝炎和肝癌的關系是什么?
杜凌遙:肝炎是促發(fā)肝癌的一個風險因素,不同肝炎誘發(fā)肝癌的機制也不一樣。有些是因為肝臟在反復炎癥損傷的過程中會觸發(fā)肝癌的發(fā)生通路,然后產生肝癌。還有些肝臟在損傷修復的過程中會形成肝結節(jié),也會增大肝癌的發(fā)生風險。還有一些更復雜的原因,比如肝炎病毒影響了一些原癌基因(存在于生物正常細胞基因組中的癌基因)、抑癌基因(一類存在于正常細胞內可抑制細胞生長,并具有潛在抑癌作用的基因)等。因此,和健康群體相比,當然肝炎患者發(fā)生肝癌的風險會增高。
澎湃科技:日常發(fā)生哪些現象需要我們警惕?如果懷疑有肝炎,應該做什么檢查?
杜凌遙:首先要關注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還有家族史。密切接觸、共同生活的人是否有肝炎,你的父母輩,以及其他有血緣關系的親屬是否患有肝炎、肝硬化甚至肝癌病史;其次是看是否有上述提到的肝炎相關臨床表現;另外還要關注風險因素,比如,是否去了肝炎高發(fā)地區(qū),是否在這些地方有不潔飲食或者高危行為。
如果要檢測,首先應該做肝功能檢查,因為不管哪類肝炎,都會出現肝功能損害現象。如果肝功能有問題,就要根據風險因素進一步鑒別肝炎類別,這時我們建議大家做肝炎病毒標志物篩查。具體來說,主要檢查乙肝兩對半(表面抗原、表面抗體、E抗原、E抗體、核心抗體)、甲肝抗體,丙肝抗體等等。
如果沒有任何的風險因素,檢查頻率約為每年一次,如果既往已經診斷為慢性肝炎的患者,我們建議三個月檢查一次。
肝炎能治好嗎?
澎湃科技:肝炎的治愈率大概是多少?現在最難治的肝炎是哪一種肝炎?
杜凌遙:像丙型肝炎這樣的慢性肝炎,通過抗病毒治療,臨床治愈率在95%以上。但如果是乙肝,治愈非常困難,很難達到徹底治愈,目前只能在部分人群中做到臨床治愈,即病毒的基因還在病人細胞里,只是通過免疫治療,消除血液中的病毒,實現“兩對半”的轉換,降低病毒對肝功能的損害,進而降低未來發(fā)生肝硬化、肝癌的風險。
肝炎中最難醫(yī)治的就是乙肝,因為乙肝病毒會整合到人的基因里。乙肝病毒在復制產生子代病毒的過程中,會產生共價閉合環(huán)狀的脫氧核糖核酸(cccDNA),這是一部分處于游離狀態(tài),就像衛(wèi)星一樣存在我們的肝細胞里的病毒基因,另外一部分則直接整合進入肝細胞基因里,這種獨特的存在形式,導致它非常難清除。
澎湃科技:臨床主要的乙肝治療措施是什么,有何優(yōu)缺點?
杜凌遙:主要的乙肝治療措施為抗病毒來治療。根據治療目標不同,分為長期抑制病毒和追求臨床治愈兩種。臨床治愈最主要的還是使用干擾素(病毒侵入細胞后產生的一種糖蛋白),這是一種免疫治療方法。長期抑制病毒通常是通過口服核苷類似物(天然核苷的模擬物,已被廣泛用作化學生物學工具,且作為抗腫瘤藥物和小分子抗病毒藥物用于多種疾病治療),比如替諾福韋(Tenofovir)、恩替卡韋(Entecavir)等來實現。
不同療法也有其優(yōu)缺點。干擾素治療的優(yōu)點很明顯,至少在現在已經上市的藥物中,這是目前能夠達到臨床治愈的唯一手段。然而,干擾素治療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它的治愈率有限,有些研究數據顯示,干擾素治療的臨床治愈率約有30%左右。其次,抗病毒藥的藥費較貴,副作用較大。雖然目前很多地方干擾素已經納入了醫(yī)保報銷,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經濟負擔,但是仍需謹慎對待干擾素治療,需要在使用前做好篩查評估,在使用時定期監(jiān)測不良反應。
從目前整體情況來看,還是選擇口服藥的患者更多,雖然大多數情況下,它只能長期抑制病毒,但是口服藥便宜,抑制效率高,副作用少,安全性好。不過口服藥的缺點也顯而易見,長期甚至終身服藥是現階段很多患者不得不面臨的挑戰(zhàn),此外還存在長期用藥的不良反應、耐藥性等問題。
所以提高臨床治愈率、追求完全治愈,就是目前乙肝治療還未滿足的臨床需求。當然,如果有新藥能實現這一目標,我們還要考慮可及性、性價比等問題,但首先要實現這一醫(yī)學突破。
澎湃科技:2023年1月,《新英格蘭醫(yī)學雜志》(NEJM)發(fā)表研究稱,發(fā)現了新的乙肝療效判斷標志物HBV RNA和HBcrAg,這意味著什么?
杜凌遙:其實這兩個標志物已經被發(fā)現很多年了,此次研究是發(fā)現了這兩個新型標志物,和細胞里的病毒基因組,也就是共價閉合環(huán)狀的脫氧核糖核酸(cccDNA,病毒復制的中介,慢性乙肝持續(xù)感染的元兇)存在一定的線性關系。
這只是意味著我們發(fā)現了一個比較便捷的,衡量細胞里乙肝病毒量的方法。按照以往的技術,我們就必須做肝臟穿刺,取一些肝臟細胞進行檢測。但現在發(fā)現血液里的指標和細胞里的指標有相關性,我們就可以通過血液里的指標檢測去估算細胞里的乙肝病毒量。但是它只是一個檢測指標而已,可以衡量療效,和乙肝治療本身沒有直接關系。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