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鯨315|年銷量僅6000余臺 謳歌何以敗走中國?

2022-03-11 13:05:39

廣汽謳歌,似乎好久都沒有像現(xiàn)在般被人們?nèi)绱岁P注了。

近期,有經(jīng)銷商人士向e汽車透露,謳歌將退出中國市場,廣汽謳歌部分員工或會被轉移到廣汽本田體系中。一時間,這個許久都沒有被提及的品牌,以這樣的方式,再一次站到了聚光燈下。

退出中國,謳歌只差一聲官宣

關于謳歌是否退出中國,e汽車專門對廣汽謳歌4S店進行了調(diào)查。

在廣汽謳歌位于天津的4S店,店里陸陸續(xù)續(xù)還有消費者前來看車,目前各款車型的供應也相對充足,但優(yōu)惠力度確實非常大。

具體看來,目前CDX最高優(yōu)惠已達5萬元,RDX最高優(yōu)惠已經(jīng)達到了6萬,而這樣的價格到店還可以再談,另外購車還會贈送一些小家電等禮物,針對謳歌退出中國的消息,店里表示還未接到廠家方面的正式通知。

關于廣汽謳歌退出中國的傳聞,本田中國相關負責人表示:“還沒有發(fā)出任何的聲明,但目前有一些信息可以透露,結合中國市場的發(fā)展趨勢和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動向,廣汽本田正在探討對品牌資源進行整合。在售后方面,廣汽本田將繼續(xù)為現(xiàn)有用戶提供售后服務。廣汽本田將在良好合作的前提下,與特約店、供應商等關聯(lián)方逐一溝通,妥善處理相關事宜,保障特約店、供應商利益?!?/p>

這段話透露出兩條有用的信息,首先,廣汽本田方面確實在準備進行品牌資源整合和精簡;其次,即便謳歌真的退出了中國市場,謳歌車主們也不用擔心,可以去廣汽本田4S進行售后保養(yǎng)。

所以,筆者認為這段回應基本上坐實了謳歌將退出中國,這意味著距離退出中國市場,謳歌只差官宣這一步,而關于退出中國市場的原因,最核心的問題還是銷量。

銷量,謳歌在華的傷疤

謳歌之于本田,是英菲尼迪之于日產(chǎn),雷克薩斯之于豐田。

作為本田的高端子品牌,謳歌成立于1985年的北美,2006年以進口車的身份進入中國市場,是較早一批在中國市場開始布局的豪華品牌。

那時的謳歌是自信的,自詡BBA的強勁對手,對于中國市場有著美好憧憬。

2014年,謳歌公布了一系列針對中國市場的“2020計劃”,本田技研工業(yè)(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前總經(jīng)理倉石誠司還放出豪言,稱“到2020年,謳歌的年銷量目標將達10萬輛”。

而當時間到了2020年,謳歌只完成了當時目標的十分之一。

2020年,廣汽謳歌共售出11193輛,同比下滑31.73%;更為尷尬的是,進入2021年,這個看似跌無可跌的數(shù)字,依然還在下滑。

2021年,廣汽謳歌品牌2021年全年累計銷量僅6554輛,同比下滑45.05%;這個數(shù)字在競品中意味著什么?同屬于日系高端品牌之一的雷克薩斯,2021年在中國內(nèi)地及中國香港銷量達22.7萬臺,同比增長1%。

這意味著,廣汽謳歌的銷量不及雷克薩斯的3%;即使是同樣國產(chǎn)化的英菲尼迪,在2021年的銷量也有13478輛,雖然這個數(shù)字不那么漂亮,但也是廣汽謳歌的兩倍以上。

而關于銷量始終低迷的原因,車型少、優(yōu)勢不明顯、價格高幾乎成為了業(yè)界對于謳歌品牌的共同認知。

每一款謳歌的車型上市之后,都會以一個較高的定價來凸顯自己的品牌定位,但顯然它的競爭力不足以支撐高昂的售價,所以后期又會通過大幅度的降價來換取市場。在未進行國產(chǎn)之前,謳歌優(yōu)惠幅度達10萬元以上的車型,在市場終端比比皆是,而這樣帶來的后果不僅讓品牌高端化名不副實,也會給已購車的消費者帶來不少負面影響。

敗走中國謳歌做錯了什么?

雖然在中國銷量已經(jīng)跌無可跌,但在美國,謳歌卻一直混得風生水起。

數(shù)據(jù)顯示,2021年,謳歌在美國銷售新車超過15.7萬輛,同比增長達14.9%,穩(wěn)居豪華車市場前5強。在全球電動化轉型的浪潮中,謳歌在美國市場也作出了迅速反應。去年年底,謳歌北美銷售副總裁Emile Korkor稱:“對于謳歌而言,我們電動化的速度比本田品牌快得多?!蓖瑫r他還提到,謳歌將完全繞過混合動力車,迅速地轉向電動。到2030年,謳歌銷量一半以上將會來自于電動汽車。

但在中國,顯然謳歌的進程十分緩慢。從目前來看,謳歌國產(chǎn)化的車型僅有兩款,CDX和RDX,在電動化幾乎成為各大車企最終歸宿的今天,謳歌在這方面毫無競爭力可言。根據(jù)其規(guī)劃顯示,謳歌的首款純電動車產(chǎn)品將在2024年推出,定位于中型電動SUV.新車將采用通用汽車BEV3電氣化平臺以及通用Ultium電池系統(tǒng)。

2024年,在那個電動車大概率已成紅海的時代,謳歌才剛剛出發(fā)。這也讓燃油車時代在中國就已經(jīng)千瘡百孔的謳歌,很可能不會生存到2024年。

而謳歌的窘境,其實也揭開了日系二線豪華品牌的遮羞布,那些邊緣的二線豪華品牌,都面臨著相同的危機。

無論是謳歌還是英菲尼迪,除了整個體系對于品牌在中國發(fā)展不夠重視、產(chǎn)品導入過慢之外,合資之后合作雙方的利益博弈,或許也成為了發(fā)展不順暢的原因之一。

一般來說,對于合資雙方,市場成本與收益都應按照股份進行分配,但事實上,還有很多細節(jié)決定了最終的利潤分成。以英菲尼迪為例,日產(chǎn)產(chǎn)品線前期的研發(fā)費用該如何分攤,東風和英菲尼迪雙方并未談攏。據(jù)知情人士透露,東風只給了日產(chǎn)部分技術轉讓費,造成的結果是,日產(chǎn)一方面產(chǎn)品不愿拿出來,一方面不愿做更多市場投入。

而隨著銷量的持續(xù)下滑,導致利潤逐年走低,這就可能讓品牌運營的壓力進一步增加而不得不選擇降低成本,減低成本的方法有很多種,英菲尼迪選擇了回歸東風日產(chǎn)不再獨立;而從目前廣汽謳歌方面釋放出的消息來說,謳歌品牌有可能退出中國,但也不排除以英菲尼迪的方式繼續(xù)在中國存在。

寫在最后:

其實,即使謳歌最終沒有離開中國市場,但在全球最大汽車市場的敗局,都值得謳歌好好總結教訓,畢竟銷量背后所折射出的,不單單是產(chǎn)品力不足,更有整個謳歌對于中國市場的錯誤判斷,一味地強調(diào)高端豪華,而缺乏核心的標簽,這才是謳歌最大的癥結所在。

或許,我們記憶里的那個具有“本田王”稱號的謳歌,就真的只能停留在記憶里了。

(文章來源:藍鯨財經(jīng))

標簽: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