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萬億投資”傳言還是誤讀?房地產板塊由漲轉跌 基建接棒崛起

2022-04-17 14:31:46

水泥建材板塊走勢

網絡熱傳的“2022年基建投資總額將達14.8萬億元”引爆了基建概念的火熱行情。盡管后續(xù)有專家表示目前尚未有明確的投資額公布,這一網傳消息僅僅是某自媒體將各省份公布的投資額簡單加和后得出的結論,但基建概念股上漲行情卻并未因為后續(xù)“辟謠”而停下。

《華夏時報》記者注意到,水泥建材板塊、工程建設板塊近30天出現較大漲幅,甚至有股票因為精準踩中概念上演了“八天七板”一幕。

目前,官方尚未公布2022年全國基建投資總額,但《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2022年開年至今,官方至少兩次提出要“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市場面有聲音認為,在房地產目前仍下行的背景下,基建投資是重要發(fā)力點。

水泥建材板塊、工程建設板塊連續(xù)上漲

4月14日,新疆交建(股票代碼:002941)漲停,報收18.41元/股,月度漲幅達到20.72%。公開資料顯示,新疆交建是一家主營路橋建設的公司。

在同一天觸及到漲停板的還有一只股票,三和管樁(股票代碼:003037),其報收12.24元/股,月度漲幅達到13.86%。三和管樁主要從事預應力高強度混凝土管樁產品的研發(fā)、生產及銷售,產品被廣泛應用至公路、鐵路、民用建筑等領域。

盡管新疆交建和三和管樁不屬于同一行業(yè)板塊,但它們都與當下熱門概念基建緊密相關。踩中大基建、物流概念的國統(tǒng)股份(股票代碼:002205)上演了“天地天板”一幕,8天出現7個漲停板。4月13日,國統(tǒng)股份股票上漲情緒漸回溫,但截至收盤仍漲2.45%,全天成交額達到21億元,換手率近60%。

將時間軸向前移動。2021年10月份,國統(tǒng)股份的股價在6.36元/股左右。如此對比,半年時間,國統(tǒng)股份累計最高漲幅超過200%。公開資料顯示,國統(tǒng)股份的主營業(yè)務是PCCP管材,其該板塊的營收占到總營收的9成左右。PCCP管材是輸配水重點工程、城市輸水大中口徑主干網等領域的重要材料。

國統(tǒng)股份“天地天板”行情。 圖片截自東方財富網

《華夏時報》記者在查閱公開數據后了解到,截至3月底,A股工程建設板塊和水泥建材板塊連續(xù)2個月上漲,月度漲幅最高達到12.38%和7.61%。近一周,基建概念股和相關板塊走勢不穩(wěn),但仍較開年處于高位水平。

針對基建概念股及相關行業(yè)板塊近一周出現的震蕩行情,一家頭部證券公司分析師對《華夏時報》記者說:“與基建相關的股票及行業(yè)板塊處于反復活躍的過程中。從2021年年底開始,機構加大了對基建概念股公司的調查。年初至今,2月份、3月份、包括4月初,股價漲幅很快,受大盤整體走勢等影響,個別交易日出現下跌也屬正常情況。業(yè)績方面,多數企業(yè)營收上漲,業(yè)績向好,而且基建投資的增速也是有所上漲的?!?/p>

基建投資占比在多個省份或城市位居前列

一周前,基建概念的一則傳言成為了這波行情的“導火索”。4月7日晚間,“中國基建總投資額將達到14.8萬億元”在市場傳開。與此同時,券商機構也開始同步看漲基建概念,再次為基建概念股“添了一把柴”。華創(chuàng)證券在研報中指出:“‘穩(wěn)’將成為2022年經濟發(fā)展幾乎不可能動搖的主線,尤其在疫情、地產、消費等多重壓力影響之下,5.5%GDP增長目標的實現更需要基建發(fā)力?!?/p>

《華夏時報》記者在查詢了各地政府發(fā)布的投資計劃后了解到,截至目前,已經有約20個省份發(fā)布2022年固定資產投資目標增速,增速均值達到8.1%,環(huán)比上一年增加約1.1個百分點。

此外,截至目前,有約26個省份公布了2022年重大項目,投資合計約14.1萬億元,同比增加12.4%?!度A夏時報》記者注意到,基建的投資占比在多個省份或城市均位居前列。以河北省為例,其2022年總投資為1.12萬億元,而重大基礎設施項目為37項,總投資達到2620.7億元,項目主要涉及能源、交通、水利等。

但是,截至發(fā)稿,《華夏時報》記者并未發(fā)現官方發(fā)布在2022年增加基建投資的相關計劃。市場上有聲音表示,“14.8萬億元”這一數值或許是誤讀,投資計劃公布,但有部分項目無法在年內落地。

不過,在2022年2月初,國家發(fā)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一季度面臨的不確定因素較多,要把政策發(fā)力點適當前移,做到早安排、早動手、早見效,以穩(wěn)定的經濟運行態(tài)勢應對各種挑戰(zhàn)。”

而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22年,要積極擴大有效投資,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建設重點水利工程、綜合立體交通網、重要能源基地和設施等。在上述消息發(fā)布后,市場面就已經作出反應,基建概念在2022年2月份和3月初出現過一波上漲行情。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對《華夏時報》記者表示:“市場有傳言可能會出臺大規(guī)模的基建投資計劃,但目前還尚未發(fā)布。不過,加大基建投資,包括新基建和傳統(tǒng)基建,這是穩(wěn)增長的一個重要方面?!?/p>

接過房地產“接力棒”?

2022年2月底,投資者楊明(化名)找時機清倉了地產股,原因則是“不看好今年房企的業(yè)績和投資能力”。隨后,在消息面利好影響下,基建概念股開始上漲,楊明也同步買入了多只相關股票。

楊明向《華夏時報》記者解釋了其投資邏輯:“一個是政府提出適度超前,另一個就是在房地產不景氣的情況下,基建可以扛起投資的大旗。”至少截至目前,楊明的“寶”押對了。

實際上,在基建概念出現上漲之前,房地產板塊“意外”出現過一次大漲,但隨后下跌態(tài)勢同樣較快到來。3月16日-4月6日,A股房地產開發(fā)板塊僅有2個交易日出現下跌,整個板塊日最高漲幅達到4.87%。但其時房企正處于年報披露期,多家房企營收及凈利大幅下滑,港股更是有不少房企年報“難產”。同時,一季度房企銷售端數據疲軟,百強房企中超8成銷售額同比降低。因此,房地產板塊在行業(yè)“倒春寒”背景下大幅上漲顯得“格外魔幻”。

房地產與基建同樣聯系緊密。在楊德龍看來,多城房地產政策端調控頻頻放松,投資者則多對房地產調控寬松有所預期,這或許在一定程度上拉動了房地產板塊上漲。

但近7個交易日,房地產板塊整體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近7日跌幅達到5.45%,而基建則接過“接力棒”走出上漲行情。在業(yè)內看來,這是因為政策寬松預期過去之后,投資者開始思考,房地產究竟能否成為拉動投資的引擎。

(文章來源:華夏時報)

標簽: 基建投資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