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報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在加快繪制特殊海域的海洋物種圖譜

2022-12-08 15:51:35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巴黎12月7日電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第十五次會議(COP15)第二階段會議7日開幕之際,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表示,正在加快繪制一些特殊海域的海洋物種圖譜。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當天透露,正在25個最獨特的海洋保護區(qū)記錄當地物種,以此為基礎構建全球海洋生物多樣性圖譜。對這些樣本的分析,將幫助人們了解生物多樣性熱點如何因氣候變化而轉移,以及未來保護工作的重點應該放在哪里。

據介紹,世界各地的海洋保護區(qū)在幫助保護重要物種方面發(fā)揮著顯著作用。但是隨著海水溫度上升,越來越多的物種被迫逃離其原棲息地,尋找更涼爽的水域。從長遠來看,現有保護區(qū)域可能偏離物種實際生活海域,因此需要開展定期評估。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干事阿祖萊表示,我們需要收集更多證據并更迅速和廣泛地分享這些知識。面對氣候變化給人類帶來的生存危機,這變得空前重要。為了應對這些挑戰(zhàn),教科文組織正在動員與其設立的自然海洋保護區(qū)域相關的廣泛合作伙伴網絡。

目前的監(jiān)測工作運用了最先進的技術——環(huán)境DNA(eDNA)。環(huán)境DNA采樣只需分析幾升水,就可以確定生活在對應地區(qū)的各類物種。這一工具不僅具有成本效益,而且能盡早發(fā)現變化,不會傷及當地生物。

通過與當地學校合作,教科文組織的策略實現科學和教育的統一。數百名學生正在接受培訓。他們將動手采集海洋數據,參與環(huán)境DNA監(jiān)測。

采集到樣本后,科學家們就會依照教科文組織制定的標準方法在實驗室里完成分析。這套方法的制定得到一個高級專家咨詢委員會的指導。作為教科文組織對開放科學的承諾的一部分,從該計劃中獲得的所有結果將通過海洋生物多樣性信息系統(OBIS)公開發(fā)布。教科文組織已經選定25個世界海洋遺產地作為初始試點。(完)

標簽: 海洋物種 生物多樣性

關閉
新聞速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