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12月17日上午,第四屆上海金融科技國際論壇在上海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黃震教授在主論壇作題為《能源綠色轉型與綠色金融》的主旨演講表示,根據上海交通大學團隊研究,預計到2030年我國光伏和風電裝機規(guī)模將達18億千瓦,到2050年至2060年達到50億千瓦至60億千瓦。
黃震表示,隨著“雙碳”進程穩(wěn)步推進,我國能源結構將從以煤炭為主走向以新能源為主體的零碳時代,實現碳中和目標下的能源綠色轉型,由此將會引領進入生態(tài)文明時代,
這種能源綠色轉型將遵循四個基本邏輯。一是新能源將從補充能源走向主體能源,實現以新能源為主體發(fā)電,實現電力的脫碳與零碳。因此,我國亟需重構能源體系,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全新的電力系統(tǒng)。
二是化石能源將會從主體能源走向保障性能源,預計在2040年左右CCS(碳捕捉與封存)、CCU(碳捕捉和利用)將成為火力發(fā)電的標配,實現大規(guī)?;茉戳闾寂欧爬谩?/p>
三是再電氣化將成為碳中和的重要路徑。未來有了大量綠電后,可以以電代煤、以電代油、以電代氣,能電氣化盡電氣化,以此來實現我國的工業(yè)、建筑、交通等領域的脫碳和零碳。
四是可再生燃料將與零碳電力形成二次能源脫碳的重要組合?;诹闾茧娏M行燃料儲能,制取可再生燃料,包括氫、氨、合成燃料,對于難以電氣化行業(yè)的脫碳將發(fā)揮重要作用。
黃震表示,總體來看,能源轉型大趨勢是從基于地下自然稟賦的能源開發(fā)利用走向基于技術創(chuàng)新的新能源開發(fā)利用。過去的世界,我們是依賴于上億年前的陽光照耀的產物-化石燃料,埋藏于地下的煤、石油、天然氣,今后的世界,每天的陽光將為我們提供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熱、電,還有可再生燃料!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