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yè)觀點
邏輯一:鋰礦供應周期平均6-8 年,供應增速緩慢? 復盤澳洲礦山供應周期,勘探和研究階段需經歷三個階段的項目可行性研究(DFS)和最終投資決策(FID),平均耗時5 年以上;可研結束后礦山設計準備、調試、審批階段平均耗時1-2 年;礦山生產到投產階段平均耗時1-2 年;停產后復產礦山投產周期平均在2-5 年。全球待開發(fā)礦山多處于DFS 階段,預計24-26 年集中投產。
邏輯二:鋰電池產業(yè)鏈擴產周期錯配
復盤21 年硅料和鋰礦漲價邏輯,供需錯配均為主因,但硅料產能80%以上集中在國內,擴產平均周期1.5 年,22 年產能釋放或將平抑需求,行業(yè)進入新一輪平衡,高硅料價格難持續(xù)。鋰礦產能80%集中在國外,建設投產周期平均3-5 年,投產進度可能不及預期。供給端釋放速度與難度決定了鋰礦與硅料后續(xù)走勢的差異,鋰價在近幾年內難有大拐點。
鋰電產業(yè)鏈中游材料擴產周期平均在1-2 年,鋰電池擴產周期平均在0.5-1 年,而上游鋰礦擴產周期平均3-5 年,供需錯配時間拉長。鋰礦在20 年Q4 產能周期見底,以Altura 關停為標志,從21Q1 開始,下游新能源車+儲能發(fā)展拉動行業(yè)需求迅速回升,中游企業(yè)加速擴產搶占市場份額,上游難以匹配中下游的擴產節(jié)奏,澳洲精礦庫存處于下降通道,礦價加速攀升。
邏輯三:優(yōu)質資源稀缺,增量規(guī)模有限
單體產能規(guī)模5 萬噸以上項目非常稀缺。未來2-3 年絕大部分新增項目單體規(guī)模較小, 真正能擾動供給的增量: 泰利森3 期、雅保Wodgina2、3 期、SQM擴產、Manono.鋰精礦現貨供應緊張,基本以包銷形式出售,僅有少部分以散單形式出售。
預計22-23 年供給增量分別為17-18 萬噸、25-26 萬噸,且增速同比下降。22 年2 萬噸以上增量規(guī)模僅Greenbushes 和Atacama,1-2 萬噸增量規(guī)模為Altura、化山瓷石礦、CO 鹽湖和察爾汗鹽湖。23 年3 萬噸以上增量規(guī)模僅Atacama 和CO 鹽湖,2-3 萬噸增量規(guī)模的為Finniss和Wodgina。
投資建議&投資標的
22 年、23 年鋰礦確定性供需缺口,24 年、25 年大幅緩解難度大,本輪供需錯配的持續(xù)性會超預期,繼續(xù)看好鋰板塊投資機會。重點圍繞“業(yè)績+成長”思路。重點看好有資源有加工產能且未來有成長性的公司,龍頭天齊鋰業(yè)、贛峰鋰業(yè),彈性標的永興材料、盛新鋰能、科達制造等。
風險提示
提鋰新技術出現,帶動供應大幅釋放;新礦山加速勘探開采,加速供應釋放;鋰公司產量釋放不達預期,導致業(yè)績的不達預期等。
(文章來源:國金證券)
標簽: